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瑗天意从来高难问1 (第2/3页)
和我犟,那时候岳展是观察使,他非管人家叫‘岳观察’,好家伙,过了几天大家都说岳帅生了个儿子叫观察!一问都说是我这儿听来,我这楼差点因为造谣给人封了!耽误我赚钱了唯你是问!” 说书人在内心痛骂那事精:“那他快三十了还没儿子,大家伙关心关心,是好意呀。”又不肯虚心接受老板的痛骂,毕竟他的提成工资和门票钱息息相关,老板嘴巴一松就是一张票,这小孩要是呼朋引伴,找一大帮四五岁的孩子过来免票,再把他的客人闹走了怎么办,“耽误赚钱,您别给那五岁孩子免票啊!” 老板哼哼一笑,说书人有点松气:“要是您亲戚家的孩子,免张票也没什么,就是怕这事儿传出去,大家伙都抱着小孩来听,那乱糟糟的……” 老板道:“我哪来的这门子亲戚?他姓赵,皇帝才是他们家亲戚呢。” 说书人咋舌道:“看来,‘皇帝也有三门子穷亲戚’这话不假,这小孩哪里像皇亲国戚,字也不认一个,大中午竟然在街上闲逛,爹娘也不管管么?看那头发乱的。” 老板道:“爹娘要管,也得他肯受管啊!” 看到说书人八卦的眼神,老板喝了口茶。 说当年太祖皇帝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太宗皇帝,从此以后皇位世系流传于太宗一脉,那太祖皇帝的后代就远离了权力中心,子孙繁衍到了第六、七代的时候,和寻常百姓就没有区别了,要想出人头地,也得去考试、做官。 譬如太祖皇帝的六世孙赵子称。道君皇帝宣和十七年的时候,他通过了舍试,被授嘉兴县丞的官衔,从八品。 赵子称做了这官三年,再加上他是宗室,上面决定给他升一升,于是尚书省发函下来:明年春天,进京考察。 那一年是宣和二十年。 赵子称带着妻子张氏和大儿子伯圭上京应召——如果通过考试,他会做一个京官。结果还没等到开春,金人打来,道君皇帝退位,赵子称原地留在东京不知何去何从。 等考试?尚书省的长官们早就跑的不见人影了。 不等?那官还升不升了? 等啊等啊等,终于等到渊圣皇帝第一次守住了东京城,秋天,这场考察考试终于如期开办,赵子称通过考试,光荣被赋予宣教郎称号,赋直秘阁。 结果,他还没上任呢,金人又来了! 赵子称当场决定:跑回秀州!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他这么做是对的,金兵的铁蹄之下,连太上皇、皇帝都没能幸免。可是,跑出去了也不见好,他人在前面跑,金兵在后面追,从北一直到南,官军抢一回、强盗抢一回、金兵再抢一回,等夫妻携儿子跑回秀州的时候,早已经是身无分文。 那一年金兵追着新皇帝赵熹一直到海上,赵熹上船出海,完颜宗弼还在后面追了三百里,实在追不到了才回去,当然他也不能白回去,把越州、明州、秀洲、杭州抢了一通后,他满载而归,来去竟如无人之境。 说到这里,老板叹一口气:“刚才的小孩就是那年生的,叫赵伯琮。世道乱,皇帝都跑了,朝廷连俸禄也发不出,他们家本来就因为上东京的花费卖了田地,结果到最后还是只能回来做县丞。金兵抢完以后,张……又抢了一遍,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就只能卖房子,他老婆都是在庙里生的孩子,现在,他们一家人还住在官舍里呢。” 朝廷体谅官员四处做官,可能到了某地无力购置房产,于是研发出了“官舍”,即一种集体宿舍,一个府邸里面大抵住四五户人家,当然,由于官员考上的多而退休的少,官舍也会有住不下的情况存在,这时候,就会有人来做思想工作,考虑让已经住了六七年的人搬出去——白住这么多年,手里总得有点积蓄吧?别占着茅坑不拉屎了! 最后,老板总结道:“县丞和县令,就像太子和皇帝,县令抓得紧,县丞就只能喝西北风,再加上咱们这赵县丞又是个死心眼,更没有外快。算了,大小也是个县丞,赶他儿子没必要,不过,这小孩儿也是很调皮,不爱在家里待着……” “来壶茶!” “来了来了!” 空空的茶楼里终于光临了一个客人,老板一下子就忘了什么赵子称赵伯琮,连忙到后面招呼人倒茶,说书人临时充当小二的角色,到门口迎接客人,指引他到位置上。 趁这功夫,他向窗外看了一眼,暑风吹过,街道空无一人。 从茶楼里出来,赵伯琮在街上晃荡了一会儿才回家,在晃荡的路上他发现了一颗圆滚滚的小石子,一边走一边踢,最后,石子掉进了沟里,他也到家了。 他的家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家,除了父母兄弟以外,还有三户人家也住在里面,他们分别是这座小县城的主簿、功曹还有胥吏,各自都带着家庭, 对伯琮最好的人是刘主簿的妻子曹娘子,他们家没有孩子,是最宽裕的,因此经常会买一些零嘴吃。伯琮回家的时候撞见她,曹娘子拿了块糖给他:“含着吧,甜甜嘴!” 伯琮把糖捏在手里,没吃。曹娘子没有勉强他,带着他去了公用厨房:“羊哥,看你娘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 官舍住着这么多人,厨房当然也是公用的,在外面吃浪费钱,自己家里做省钱,但长久占用厨房会惹人讨厌,因此伯琮的母亲张氏练就了一身快速做饭的本事,可今天却一反往常,公用厨房里竟然飘出一股鲜香的鸡汤味。 伯琮有点忘记上次吃rou是什么时候了,全家都在勒紧裤腰带买房,秀州原本的房价还行,可皇帝这两年一直住在杭州不挪窝,大有定都的架势,秀州的房价就一路水涨船高,一个犹豫就什么也没有了。 官舍已经人满为患,张氏很不喜欢和人挤在一起,并且:“官舍一直住着也不是事,你总不能让几个孩子在官舍里结婚生小孩吧?” 曹娘子显然也知道他们的情况,很惊讶:“今天是什么日子,张meimei你大显身手?” 张氏穿着粗布衣服,因为在厨房长时间的忙碌,额头上沁出一点汗,笑一笑:“总不能一直不吃rou。” 她又招呼伯琮上前,皱眉道:“下午为什么不在家?你都五岁了,不能整天到外面去瞎逛,要认字了!你以后想做睁眼瞎不成?” 伯琮低着头不说话,曹娘子搂过他:“张meimei,你说的也是,你家里丈夫在外面做事,哪能一直不吃rou呢?你家里的伯圭、伯琮又是长身体的时候,你家三哥也得喝奶。要不,我上次说的话,你考虑考虑?” 伯琮身体一僵,惶恐地看向母亲。 曹娘子说:“你看,我成婚这么多年,膝下也没个一儿半女的,不像你这么有福气,我真是做梦都想要个孩子,不管男的女的都好,咱们都住在一起,你也知道我的为人……” 她其实有八九成的把握能做成这件事,伯琮是出了名的木讷笨呆,人也黑黑瘦瘦的不讨父母喜欢,她把伯琮要走,赵子称家里还少张嘴吃饭呢!更何况,张氏就算不同意又能怎么样?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她总不能骂自己吧? 伯琮再傻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他不敢在曹娘子身边待着,可又不敢靠近母亲,脸上呈现出一种黑红的窘色。 “要不然叫羊哥到我家里待两天,上次先生来我家看见羊哥,说他是大贵之相,肯定能……” 当世人都以为,如果一直生不出个孩子,就要养个别人家的在屋子里,小孩看到家里有朋友作伴,就会来投胎了。但算命的绝不是看看伯琮的脸这么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