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二章 治大国烹小鲜,除沉疴下猛药 (第2/2页)
似是无端端有些感慨,接着道: 1 “自我入京以来,听到的、看到的,多多少少都与这个辽东军户有些关系。 难免会好奇此子的性情、手段跟天赋究竟如何,才能够在卧虎藏龙的天京城,英才辈出的大名府,搅弄出这般大的动静!” 白行尘背对言辞恳切的宁王,忽然扯开话题道: “这座寒山寺,是洛大老板修的,这座万佛阁,则是母后的请求。 她每年春冬两次,年节前后,都会过来敬几柱香,独自说会儿话。 里面的长命青灯,是她一盏盏点起来的。 不止有你的母妃,还有病死、老死的魏国公、衡国公。 满门被杀尽的善国公、忤逆圣人的左相…… 母后曾言,圣人这辈子杀伐太重、屠戮甚多。 这近万盏的长命青灯,既有亲朋臣子、也有故友敌人。” 1 宁王面皮动了一动,颔首道: “皇后娘娘向来仁厚,太子殿下更像其母,二哥你更像圣人。” 燕王白行尘像是充耳不闻,直截了当道: “咱们生在帝王家,已经占了天大的便宜。 生下来什么都有,不应该再攥着太多东西,既要还要,索取无度! 老三,我不想有朝一日,再来这座万佛阁,还要给你的长命青灯上一炷香,添一盏油! 母后……若是看到,也会伤心,她对你、跟对我和太子,没什么区别!” 宁王脸上笑容终于收敛,清贵的气质一点一点褪去,换成冰冷神色。 他倒是没有想到,燕王白行尘会把意思挑得这么明白。 “二哥待在边关受尽风霜磨砺,比以前要更心细了。 1 还未离京的时候,我刚才那番话肯定骗过你了。” 燕王白行尘摇头道: “你不该解释太多,每一次你话多起来,就在想着怎么勾人上当。” 宁王自嘲一笑,眼帘低垂道: “可能是每一次骗到二哥,事后都要挨你一顿打。 久而久之,对你有些畏惧心,自然带出破绽。 既然二哥开诚布公,那么愚弟也就直言了。 我在真容院见纪九郎,目的很简单。 我会开出很重、很重的价码,让他把巡狩的地点改成江南。 只要他在江南待够十年,就像宗平南蛰伏招摇山一样。 1 我会倾尽七府之地的无穷资粮,让他入宗师五境! 真武山、老君教的镇派神功,我也可以舍下脸面、有些手段,为他争取到。 甚至于,我还会许诺,让纪氏开枝散叶, 与江南七府的豪族门阀互相联姻,成为贾、史、王、薛之外的第五座门庭! 彻底摆脱辽东军户的微末身份,摘下泥腿子的名头,成为世代相传的巨室贵胃!” 纵然是以燕王白行尘的镇定心境,也不禁感到错愕和意外。 既惊讶于宁王手笔之大,也疑惑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不惜成本的代价,耗费庞大资粮,让一个正五品千户巡狩江南? “二哥想不明白?你以为我约见纪九郎,只想挖走东宫的一块好苗子,然后把平静的朝堂搅成浑水? 亲手敲锣打鼓告诉群臣,宁王白宏真要跟东宫打擂台? 1 那二哥未免太看低愚弟了。” 宁王目光灼灼,好似灿然大星,锋芒毕露道: “天京城中的武勋、贵胃、世家,他们都不觉得一个辽东泥腿子翻得起多大风浪。 哪怕纪九郎被东宫相中,受太子信重,可底蕴与积累不是一蹴而就。 以一人,斗一家、一族?终究力有未逮。 这是他们的心思。 可我却不这样看。 此子是朝堂上的一颗炸雷,将种勋贵要面临的一口神剑。 太子殿下手中有天资横溢的姜赢武,统兵练军的王中道。 上可用五军都督府的谭文鹰牵制兵部,下可以拿招摇山的宗平南定鼎大局! 1 即便像二哥你这样,独领一支卫军,手握重兵的藩王。 当真要跟太子相争,胜算不会超过三成。 这样雄厚的底蕴,又有圣人在背后支持。 监国二十年,平衡朝堂内外,并不稀奇。 但太子还是缺一个人,缺一个愿意做孤臣、直臣,且还没有任何家族背景、门阀勾结,不受地方府州牵绊、不被武勋贵胃束缚的人!” 燕王白行尘面容沉静,轻叹道: “我说老三你是兄弟里头最机灵的,果然没错。 身在江南,却对朝堂局势变化把握得这么清晰,看得这么明白。 可你花这么大的代价” 宁王并没有因为这一句赞赏,从而露出喜色。 1 他立足于底楼,万千灯火投落亮光,映着青色团龙大袍。 相比起气度,这位向来低调的三皇子,还要胜过燕王一筹。 “太子殿下肯定会让纪九郎去辽东,先除掉扎根多年的四侯八将,削掉武勋的羽翼,顺势立威,拿住兵权。 然后就是尾大不掉的淮西功臣,凉国公杨洪、韩国公虞照、泰元侯谢瞻云……迟早都要被剪除。 朝廷就是一方池塘,大鱼太多,吃尽小鱼,活水也要变死水。” 提及这些当朝重臣,宁王语气并不激荡。 如云澹似风轻,缓缓说道: “太子殿下想得没错,但未必能够如愿施行。 这帮武人手里握着刀,逼急了,什么都做得出来。 造反的胆子,他们未必敢有。 1 可助皇子夺嫡登位,换一个储君,却不是不行。 我敢与二哥打赌,只要纪九郎踏入辽东,要么他惨死在白山黑水; 要么他当真是不世奇才,强龙斗过地头蛇。 前者,东宫震怒,但却无济于事。 后者,凉国公杨洪必然发难,不会坐以待毙。 到时候,淮西武勋、辽东将种、江南豪族,牵一发动全身,皆与东宫为敌。 朝堂势必大乱,内乱一出,那些蛰伏已久的江湖余孽,也会搞风搞雨。 一子落错,满盘动荡!” 燕王白行尘默默听完,转过身问道: “那你怎么想?把纪九郎按在江南,天下会太平了?” 宁王眸光冷然,沉声答道: “没了纪九郎,再无第二个人,可以让太子做成辽东行! 圣贤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要徐徐图之。 我想不明白,太子殿下二十年监国,都已经撑过来。 如今,又何必急于一时! 辽东再怎么糜烂,也不过一时之症。 为大局牺牲,又有什么关系? 再者,历朝历代,谁又不是与门阀共天下。 动武勋,再压豪族……我看,难成。” 看着直抒胸臆的宁王,白行尘似是感到失望,摇了摇头。 2 再次与其错身而过,头也不回,竟是踏出万佛阁。 轻飘飘的话音,随着风雪卷入门槛内,重重砸在底楼。 “老三,圣贤后面还有一句话,叫除沉疴下勐药! 别去见纪九郎,也不要再打其余的心思。 东宫要做什么,与我等无关! 藩王,就要守藩王的本分!” 等到燕王身影消失于白茫茫天地,宁王方才嗤笑一声。 似是不屑,又像轻蔑,喃喃低语道: “本分?二哥,这天下,是咱们白家造反打下来的,哪里会有什么本分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