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_第三百五十章:大明军功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章:大明军功令 (第2/2页)

抚宣官的三重保障下,明军对战功的统计就更加合理与贴合实际情况。

    言归正传。

    按朱高煦颁布的《大明军功令》规定,新兵制下的战功制度分为五等,奇功为上,准奇功次之,头功再次之,最後是次功、勤功。

    所谓准奇功,顾名思义,即战功接近奇功,但还差一点点。

    奇功、准奇功、头功、次功主要是针对领兵将领的战功评定。

    立下奇功者,有爵的爵位连升三等,无爵的封乡侯,军衔连升三等。

    立下准奇功者,有爵的爵位连升两等,无爵的封县伯,军衔连升三等。

    立下头功者,有爵的爵位升一等,无爵的封亭伯,军衔升两等。

    立下次功者,有爵的不升爵位,无爵的赐子爵,军衔升一等。

    至於勤功,主要针对中低层军官以及基层士兵而设,即服从号令出战杀敌,但所获不多,却跟着主将打了胜仗,有勤勉任事的劳苦之功。

    即便有些军官或士兵没有斩杀敌人首级,但只要跟着主将打了一次大胜仗,也可以官升一级或军衔升一等,寻常胜仗则每人赏赐银圆十两。

    依照《大明军功令》的规定,核算军功除了战功之外,还有按首级记功的首功,具T以杀Si敌人後割掉的两个耳朵数量为首级统计标准。

    按杀敌地域不同,首功分为四等,一等是斩获北虏首级一颗可官升一级,二等是斩获辽东nV直首级两颗可官升一级,三等是斩获番苗蛮贼首级三颗可官升一级,四等是斩获内地反贼、山贼首级六颗可官升一级。

    这四等首功皆以三个首级为上限,超出上限的部分只给予物质赏赐,不升官。

    所谓的物资赏赐,主要是银钱,具T如斩获北虏首级超过三个之後,凡生擒北虏一人者,赏银圆十两,斩首北虏一人首级赏银圆八两,上不封顶。

    其他斩获辽东nV直、苗蛮、反贼首级超过三个的部分,皆以此类推。

    除北虏以外,苗蛮、nV直、反贼三等首功中,妇nV、幼男的首级不作为升官依据,只作为物质赏赐的依据。

    至於北虏壮男、幼男、妇nV的首级均作为升官依据,不同在於,若首级属於壮男升官为实授,若首级属於幼男、妇nV则只授予署职,即代理官职。

    与此同时,军官的奖赏与部下斩首数量挂钩。

    队级军官,部下每斩首五颗可官升一阶。

    哨级军官,部下每斩首十颗可官升一阶。

    屯级军官,部下每斩首二十颗可官升一阶。

    升官上限依旧为三阶,超出部分仍然给物质奖励。

    曲级及以上的,最多升官一阶或升军衔两级。

    自大明建立以来,北方的瓦剌、鞑靼就是最大的威胁,而辽东nV直的威胁相对较小,至於西南边境有黔国公沐晟镇守,b较安稳,内地动乱也不常见。

    所以,朱高煦制定的首功制和大明的边境形势密切相关。

    首功制作为以贡献为依据的战功制的补充,其对军功的可量化程度更高,以首级作为奖励标准远b贡献更加直观。

    正是因为这个制度,朱高煦此次北征时,大明将士在战争中爆发出了更强的战斗力,同时也极大地消耗了北虏的有生力量。

    历史上,大明王朝较为完善的军功制度出现在成化年间,成化帝取消了以战斗贡献为依据的战功制,只保留了首功制。

    尽管大明将士在首功制的刺激下,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可单纯的首功制也存在着四个不容小觑的弊端。

    最大弊端在於lAn杀邀功,因为这时的敌人首级是明军将士升迁和赏赐的唯一依据。

    如此一来,将士们普遍染上了lAn杀的恶习。

    而战争并非一直存在,即便战时也很可能拿不到人头,贪慾大增的士兵往往lAn杀充数,杀民、杀降、杀幼。

    第二个弊端在於会有将士买功卖功,因为验收者只看首级不看人,有人重财物,有人重官位,自然就会出现交易首级的现象。

    第三个弊端在於深化了敌我双方矛盾,毕竟以杀止杀并非万能,而只要敌人没有被彻底斩草除根,那麽双方的仇恨就会越来越深。

    第四个弊端在於临阵割首可能会导致内斗或被敌军反扑。

    内斗就如字面意思,明军士兵为争夺首级而相互打斗。

    敌军知晓明军对首级的渴望,那麽以同袍屍T引诱明军争相割首,然後趁机反攻或逃走就完全符合逻辑。

    朱高煦施行的军功制,由首功制与战功制共同组成,并非历史上这种有四大弊端的单纯首功制。

    之前有介绍,军法官、副队长会记录士兵的立功情况,而抚宣官会进行核实。

    抚宣官核实军功,可不仅仅是寻找立功的士兵本人核实,还会询问专门负责後勤的士兵及其他人,毕竟也存在立功者战Si沙场的事。

    新兵制下,每个营总部皆设有的後勤曲,这个後勤曲由三个屯组成,其中有一个屯专门负责埋锅造饭,另外两个屯会在战时充当战兵的辅兵,负责收割被本营士兵杀Si的敌人的耳朵,以及收集战利品,并统计造册。

    这样一来,首功制的第二个与第四个弊端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割耳朵的事有专人去做,战功有专人统计。

    而军法官的职责之一就是禁止士兵lAn杀,抚宣官会通过宣讲军纪与政策告诉士兵们不要lAn杀的缘由。

    同时,有战功制的存在,敌人首级并非士兵晋升与封赏的唯一渠道。

    更何况,非战争时期,大明将士们通过灭火救灾、抗洪抢险、演武夺魁等方式,也可以得到军功,得以升官晋级。

    如此,首功制的最大弊端lAn杀就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这样看起来,只有首功制的第三个弊端无法解决。

    可朱高煦并不打算解决这个弊端,因为只要是敌人,那肯定是越少越好。

    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朱高煦认为,若他穿越成了成化帝,不仅要对屡次Za0F的nV直犁庭扫x,还要灭其种族,之後更会迁移百万军民过去,彻底把当地变成汉地。

    当然,若是敌人投降,选择臣服大明,那大明不介意以对待臣属国的方式对待归顺的敌人。

    但若敌人反覆横跳,狼子野心,以表面的臣服争取发展壮大的时间。

    对此,朱高煦绝不会心慈手软,去养虎为患。

    他身为大明王朝掌舵人,必然要对敌人施以雷霆手段,重拳出击!

    要麽铲草除根,要麽像对待瓦剌、鞑靼那样,予以剿灭,其地其民皆收归朝廷直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