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九章 当代鬼谷子,一波未平  (第1/1页)
    “咦~这剑法......”    东侧广场上的那位儒士,见到黄麟施展出的“独孤九剑”后,不由嘴中喃喃。    一般的宇文化及闻言,转头问道:“王师可看出点什么?”    此时的宇文化及可是杨广心腹,言语间却对这“王师”极为恭敬。    儒士眼神落在人群中躲避着文纲、专挑软柿子下手的黄麟身上,摇了摇头:“只看得出这剑法和易经卦象有关,每一招都是攻敌破绽,更多的,就不是旁观能看出得。”    宇文化及回头望向场中,眼眸闪烁,余光却见寺门影壁处转进一人,正是杜伏威之前派出去那个。    那人对场中对决丝毫不顾,满头大汗奔至杜伏威身旁捂嘴低言,随后便见杜伏威勐得抬头,朝宇文化及望了过来。    宇文化及大马金刀的靠坐在椅上,丝毫不俱的和其对视。    “唉~”    一旁的儒士突然叹了口气,摇头抚须。    这动作将二人的对视打断,杜伏威朝儒士点了点头后,又转头看了眼已杀了五人的黄麟。    这才大袖一挥,轻喝道:    “回营!”    又片刻。    场中的黄麟已是越打越轻松,文纲到现在都没有一招能打到黄麟身上,每每都会被其反击弄的手忙脚乱,然后借机拉开距离。    宇文化及忽然转头向那儒士说道:“王师,差不多了,不若同去?”    说话时眸中还带着渴望之色。    此人少时便有极高名望,文帝曾亲自召见,将其任命为蜀王侍郎,不过没多久便辞官游历,而后回乡开设学馆招收门徒。    不少同龄俊秀都被此人学识才华所折服,争相拜在他门下,更有许多学子不远万里前去拜师,最盛时,弟子达一千多人!    如此人物,若是能收为己用,何愁周室不复?    可惜那儒士看都不看他,目光落在黄麟身上,澹然道:    “通,好教书育人,实不愿入那泥潭,宇文总管若再不走,那杜伏威怕是要做好准备了。”    若是普通儒士,宇文化及哪会说这么多,绑都要将其绑回去。    可眼前这王通一身实力不在他之下,真闹起来,他还真留不住。    更何况,杜伏威离去,他的目的也达到了,再不走,可能就真要麻烦。    念及此,宇文化宇起身朝王通拱了拱手:“王师他日有闲,可来我宇文阀坐坐,宇文定扫榻相迎。”    “若无事,通定去唠叨!”王通起身回了一礼。    “如此,宇文便告辞了!”    “请!”    随着杜伏威和宇文化及先后离开,两边广场的人已是稀稀拉拉。    黄麟体内最后一丝絮乱的真气理顺,身体顿时轻松下来。    丹田虽说还空荡荡的,但剑招步伐已再如之前那般虚浮。    每踏一步、使出一剑,都会有静居寺的僧人受创,文纲却只能跟在其身后吃灰。    不是被其他僧人挡住路线,就是被黄麟的反击弄的不得不止步。    随着倒地的僧人越来越多,文纲的脸色愈发难看。    “邪魔外道,手段卑鄙!”    对于文纲的无能狂怒,黄麟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手中赤凰更加凌厉起来。    撤步,撩!    一名僧人捂颈倒地。    左踏,引!    一名僧人手中戒刀被带偏,砍在身边另一人腰间,顿时鲜血喷涌。    右前,刺!    赤凰贴着一支长棍,刺中一名中年僧人......    横跨,削!    ......    随着黄麟的恢复,赤凰剑如黑白无常的勾魂铁索般,收割着这些僧人的性命,短短时间,死的人比宇文化及走前还要多。    见他剑势越来越凌厉,文纲心知大势已去,本以为能趁着对方虚弱将其拿下,没想到这黄麟却是越打越精神。    可惜,天台宗的大部份高端战力都在会暨郡天台山,否则,定不会让这邪魔逃脱!    心念疾转之间,文纲止步大喝:    “住手!”    静居寺的僧人纷纷后撤,只有两个杀红了眼的年轻僧人仍然朝着黄麟攻来。    随手将这两人解决后,黄麟微微偏头,快速恢复着真气,冷笑道:    “怎么?不是要收押本座吗?这就停下了?”    “阿弥陀佛!”文纲看着伏尸倒地的寺中弟子,一脸悲苦的唱了声佛号:“施主实力高绝,鄙寺甘拜下风。”    “呵...”黄麟嗤笑一声,眼神漠然得看着文纲:“说打就打,说停就停,天台宗的的手段黄麟此番算是见识到了。”    “本座今日离去,怕是会坐实了这邪王传人的名号,与其如此,不若灭了你静居寺,让你们看看什么叫魔头!”    话音刚落,场中剩下的围观之人俱都脸色剧变,文纲更是双眼大睁,眼中尽是不可置信。    他怎么敢?!    另一边的王通也眉头紧皱的站了起来。    他对黄麟感观不错,也看得出来,所谓邪王传人不过是天这台宗的手段而已,但若是黄麟真在盛怒之下将静居寺给灭门,太过了不说,以后怕是会举步维艰。    念及此,王通抬头看了眼紫云塔那边,然后上前两步,缓缓开口说道:    “黄小友,可否听王某一言?”    “嗯?”    黄麟凝眉转头,看得一袭儒袍的王通,心中疑惑不已。    这人不是和宇文化及一块的么?怎么单独留下了?    感受了一下丹田中那层薄薄的真气,黄麟便开口问道:    “不知阁下是?”    “老夫王通,见过黄小友。”    说着,王通还朝黄麟拱手见了一礼。    见此,黄麟连忙收剑还鞘,将赤凰挂在腰间,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    这人他知道,在原着中戏份极少,但于后世却是鼎鼎有名。    他之前也不知晓,还是在射凋世界和王重阳在终南山修道时,听王重阳详细提及过。    王通,字仲淹,后世称其为文中子,最早提出“三教可一”这一主张的人。    只是如此的话,黄麟也不会对他这么恭敬。    但如果知道温彦博、杜淹、房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李靖等等等等,这些人都是王通的门人弟子的话,换了谁来,怕是都会如此恭敬吧。    一礼过后,黄麟起身问道:    “不知是通老当面,还请恕罪!”    “小友莫要怪老夫多嘴才好。”王通随和的摆了摆手:“今日之事,老夫都看在眼中,再斗下去,恐多生事端。”    说完,他又抬头看向紫云塔。    黄麟立时转头,顺着王通的目光看了过去。    当即便有一阵娇媚的笑声传来,然后从那塔座之处飞来两人,其后还有三人踩着树梢跟随。    待看到打头那两人中一个赤足白衫的女子后,黄麟默默的伸手一探,从怀中摸出了一只巴掌大的小瓶。    弹开瓶塞,将里面的雪莲酒一口饮尽。    白衣赤足,在整个大唐都别无分号,只有婠婠一家。    连她后落后半个身子,最前面的人是谁不言而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