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清穿]三朝太妃 第114节 (第2/2页)
皇上晚上待在何处?” “清溪书屋。” 檀雅:“……” “宫侍们过于懈怠,床角墙角多有灰尘,劳烦谨太嫔让宫侍们仔细打扫一番。” 这还挺讲究。 檀雅干笑两声,应下来:“我正好要重新安置太妃们,命人打扫时会将清溪书屋一并囊括在内。” 雍正满意地“嗯”了一声,又道:“谨太嫔这书房与苏贵人同用,朕不便看书,请谨太嫔再单独准备一间书房供朕使用。” “清溪书屋不是有书房吗?”康熙生前好读书,清溪书屋之名便与此有关,书籍极多。 雍正淡淡地说:“朕自有喜好。” 檀雅闻弦知意,所以是爱看话本,呵,还说是内务府忘了…… 第137章 先帝驾崩,朝臣取出先帝置于乾清宫匾额后秘密建储的遗诏,遗诏中,先帝明确表示他驾崩后由四皇子宝亲王弘历继位,毋庸置疑,新皇顺畅无比地登基,未如他祖父或者父皇一般经历诸多坎坷才走上大位。 而权力交替之际,新皇需要做得事情,多有旧例,一切遵照旧例做便可。 同时先帝还有数封遗诏,一并宣读,其中一封便是直接册封宝亲王福晋富察氏为新帝皇后,统领后宫,至于新帝后院的其余女子,皆未有提及。 然后第三封遗诏之内,再次提及对他后宫诸后妃的安排:诸妃嫔在他驾崩后尽数移居至畅春园中,并且有子遗妃在其五十岁后,可准许其子接其出宫荣养。 先帝共生有十子,只有四子长成。三子弘时之母齐妃已于年初病故;幼子弘瞻还是孩童,其母歉嫔刘氏年纪比新帝还小,出宫荣养之期尚远;唯有五皇子弘昼之母裕妃耿氏,儿子成年晋封亲王爵,裕妃本人的年龄也已过五十,符合皇子接生母出宫荣养的条件。 第四封遗诏,则是对圣祖遗妃,嘱托新帝尊敬周全地照顾她们,点名佟佳皇贵太妃、宣太妃等几位之后,单独点出荣乐长公主之生母柔贵人苏氏,准许信郡王胤祜在柔贵人五十岁之后代荣乐长公主接其回府荣养。 另有几封遗诏,则是先帝对大清未来十年的展望和规划,涉及军政民生方方面面,长到宣读遗诏的大臣念了将近半个时辰才结束,一放下遗诏便逃也似的去喝水,再不愿拿下一封。 读的人受罪,听的人也受罪,满朝文武一动不动地跪在下首,说句不大恭敬的话,对先帝的驾崩都没那么悲戚了。 当然,这只是某些人脑中闪过的一时之念,实际上先帝如此兢兢业业,连遗诏都是对大清的殷殷期盼,恐怕先帝的儿子们都未曾得到过先帝如此多的费心,朝臣百姓们思及先帝,多是真心实意地伤痛不舍。 甚至自先帝驾崩的消息传扬开,有曾经受过先帝恩惠的百姓自发地祭祀先帝,为先帝诵经祈福,这大概是为帝之人,最高的荣耀。 檀雅在畅春园得知雍正准许胤祜将来接苏贵人出宫荣养的消息之后,也对雍正产生了感激之情,哪怕从前一直说求一求再说,兴许皇上能应允苏贵人出宫,可她心里也没有底,甚至早就做好准备,如果苏贵人不能出宫,她就一辈子都留在宫里,因为孩子们都会有新的人生,她们才是彼此的陪伴。 因为这种心情,檀雅在对待雍正的需求时,不再得到吩咐再去做事,而是主动地为其更好的享受鬼生进行思考。 就比如……“您如何翻书?是否需要有人翻书页?” 雍正亲至现场演示了一遍如何翻书,假坐在椅子上,手摆在书册上方,一挥没反应,又一挥,书页缓慢地翻过去。 风动,还是心动,这是个问题。 檀雅挑眉,抱拳一礼,依然表示佩服。 雍正端坐在椅子上,矜持地点点头,“朕乃真龙天子,如此小事,不足挂齿。” 檀雅左手微微背在身后,握紧控制神情,认真地问:“那皇上,您能换身衣服吗?总穿一件衣服,显得……不够体面。” 雍正微微低头看向衣袖,冠冕堂皇道:“朕乃真龙天子,如此小事,自然可以。” 檀雅忍了忍,还是道:“皇上,您现在是先帝,应该是前·真龙天子。” 雍正瞬间绷起脸,面无表情地看着她。 檀雅也不想将人彻底惹恼了,毕竟旁人瞧不见,她能瞧见,谁知道这位恼了之后会怎么折腾她,连忙改口道:“您看我,这嘴贱的,您是天生龙子,死生不论,都是要受人间烟火成仙的。” “您就大人大量,原谅我?”檀雅觑着他的眼色,小心地问。 雍正冰冷的眼神如有实质一般,嗖嗖向谨太嫔射冷箭,良久方才道:“朕要听戏。” 檀雅殷勤地接话:“哪出戏?” “荣乐长公主那出。” “得嘞,安排。”檀雅满口答应,“我保证,三年后指定安排。” 雍正咬牙,“三年?谨太嫔再戏弄朕?” 檀雅义正言辞,“您驾崩,宫中要守孝三年,老太妃们总要顾及着太后她们吧?不然,您努力扇扇风,多读几本话本?” 雍正气闷地呼吸粗重,辩驳不了,瞬间消失在这间书房内。 檀雅在心里喊道:“皇上,您不走门儿了?” 然而雍正没搭理她。 苏贵人推着宣太妃出去散步回来,见檀雅姿态散漫地从书房里出来,问道:“你不是说国丧期间要暂时封存这些话本游记吗?怎么?可是忍不住了?原本也可以不必如此郑重其事的。” 这间书房,便是檀雅命人专门收拾出来给雍正的,不过表面上是封存那些话本等书,除定期清理保养书籍外,不准其他人进入。 檀雅走过去,接过苏贵人方才的动作,推宣太妃进屋,然后才回复道:“如此说虽然有些厚颜,可那位是圣祖之子,算起来应该是咱们的晚辈,他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人,我想表达对先帝尊敬的态度,并不勉强。” 苏贵人近几日因为先帝的遗诏,也是心情颇好,闻言,点点头,道:“这几日好些个太妃随娘娘一起为先帝诵经祈福,你忙完了,也过来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