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清穿]三朝太妃 第113节 (第1/2页)
“胤祜说,大清这几年瞧着捉紧,其实欣欣向荣,皇上还打算过几年再派使臣出使西洋,进行贸易呢。” 檀雅也听说一些,雍正钱花出去,便是中间有些贪腐,但大部分都落到实处,从农事到贯穿四方的道路等等,虽未见着显著的成效,可百姓们吃穿上便能瞧出不同。 而且胤祜为雍正私库赚钱想了无数办法,连在朝廷所修的路旁专为商旅设驿站赚钱都能想得出来,更遑论海商出海,大清战舰护航,每每都能获得巨额佣金,只这一笔收入,几乎能够持平海师的军费,无需朝中额外拨款。 弊绝风清自然不可能,不过未免海师将领尸位素餐、贪赃纳贿、对军需以次充好,克扣粮饷,这笔钱并不直接给付到海师,而是依旧进入国库再行分配。 事实上,大清现在看起来捉襟见肘,可并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般艰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待到度过这个发展期,必定能见到巨大的回报。 胤祜作为每日经手各方账目的人,无时无刻不这般相信着,并且充满期待。 是以即便绞尽脑汁,几乎全年无休,胤祜也从未抱怨过,只因他正在做的、见证的是大清的盛世,如果大清能强盛如盛唐,让万朝来贺,那样的愿景,值得许多人心甘情愿地为其肝脑涂地。 当然,如果为大志向奋斗的同时,偶尔能休息休息,胤祜也是愿意的。 “郡王,晚膳给您摆在何处?” 胤祜头晕脑胀地抬头,摘掉眼镜,按了按眉间,吩咐道:“摆在外间吧。” 侍从听令去安排,胤祜再次拿起眼镜,连同账目和一并送过来的简报比对查看。 这副眼镜,是胤祜从西洋进献的近视眼镜中挑选出来的,就如这眼镜一般,初初进入大清的西洋之物甚多,初时总是不被重视,等到发现十分方便之后,便会慢慢传播开来。 胤祜翻看着玻璃作坊的简报,自言自语道:“这两年的售出数量较几年前降了许多,看来富户乡绅基本已经换上玻璃窗,看来到时机降价售给寻常百姓了……” “郡王,可以用膳了。” 胤祜颔首,合上简报和账本,起身的一瞬,心口忽然一紧,有一种莫名的难受蔓延…… 与此同时,雍正在书房内五指紧紧扣住胸口,剧烈地绞痛让他眼前发黑,呼吸困难。 “皇上?皇上!” “来人,快叫御医!” “皇上!” 从未有过的痛苦,让雍正感觉到死亡的笼罩,那一刻,心中不可抑制地生出恶意,想要活下去,不择手段地活下去…… 活下去…… 雍正恍惚间,看到不属于御书房的景象,还有熟悉的字迹,以及熟悉的声音在痛呼,不知道过了多久,可能只是一瞬间,他也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又重回到痛苦之中,然后便是无尽的黑暗。 胤祜大汗淋漓地趴在书案上,忽地感觉胸口的压力一下子消失,不适感也消失,除了湿透的衣衫,仿佛身体什么异样都没发生过一般。 侍从紧张地问:“郡王,您没事吧?你脸色难看,可要叫太医?” 胤祜动了动手脚,感受了一下身体的状态,迟疑着摇头:“不用,许是累到了,稍后我用完膳早些休息。” 他说着,便自如地走到外间,坐在桌边,拿起筷子夹菜用膳,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侍从观察着郡王的面色,见主子脸上已经恢复红润,稍稍放心了些,恭敬地请示:“郡王,奴婢让膳房给您做些药膳吧?” 胤祜对自己方才的状况心中奇怪,可偏偏又有种感觉,应该不是生病,但他近来确实有些疲累,便点头准许,“做吧。” 他没有布菜的习惯,因此侍从恭敬地应一声,便暂时出去。 胤祜吃着晚膳,还是觉得不对劲儿,便在心里叫“先生”,可一连叫了好几遍,都没有回复,他便忐忑起来。 这时,外头忽然嘈杂起来,胤祜起身,打开门便听到外头一声又一声地喊声:“皇上驾崩了……”然后门口院内的侍卫侍从全都跪趴在地。 胤祜一惊,扶住门框稳住身形,然后便不管不顾地往皇兄的寝殿赶,抵达时,弘历以及一些大臣皆满脸悲戚地跪在寝殿之中,而他皇兄,无声无息地躺在龙床上。 …… 雍正驾崩之后,整个京师立即戒严,畅春园虽在圆明园之南,太妃们却并未很快得知此事,依旧如同往常一般用完晚膳便就寝。 八月十五送过来的螃蟹,有几只一直养在水里,今日檀雅兴致好,便让膳房清蒸了一只,端到她们院子外的亭子里,一人吃螃蟹独酌,十分惬意。 这个时节的螃蟹rou多鲜美,檀雅亲自动手,将螃蟹拆解完,端着精致的酒杯,美滋滋地啜了几口,嘴上还哼着戏曲调子。 闻柳已经见怪不怪,自家主子喝点儿酒这嘴就不闲着,好在也不胡乱说话,哼些乱七八糟地调子无伤大雅。 “闻柳,你要不要喝点儿?”檀雅拄着下巴扭头,邀请道,“明日晚点儿起也无妨。” 闻柳一本正经地拒绝:“奴婢酒量不好,担心失态,便不与您同饮了。” “没意思。”檀雅倒满杯,一饮而尽。 闻柳建议:“不如奴婢去请苏贵人?” 檀雅托着下巴,摆手,“说好享受独处时光,自然要一个人。” 闻柳平静地戳穿,“不是因为苏贵人拒绝了您吗?” 檀雅努努嘴,拎起酒壶,壶嘴对准嘴唇,潇洒地执壶喝,一壶饮尽,闻柳又将温好的另一壶递过来。 “闻柳你最是贴心。” 闻柳面无波澜,“娘娘您在说醉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