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栖梧之凤 (第1/2页)
太后陶素,是个极美艳的女子。 柳眉明眸,朱唇皓齿,延颈秀项,束素蛮腰。 她在先帝的后宫中枯守七八年,韶华渐逝,好不容易承了恩露,有了孩子,却叫孩子早早夭折。 后来她冷了心,以宫妃之身,暗自奔走朝野,笼络朝臣,筹谋划策,惨淡经营,才有了今日的垂范天下。 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并非命运的偏爱,而是苦心造诣的结果。 陶乐枝敬佩她,但同时,也痛恨着她。 原先她过得苦些,但还有青梅竹马的男子承诺说要娶她,救她于水火。 可因为陶素的谋划,她不再有逃离水火的可能。 陶乐枝跟着肖蔼,向太后谢了恩。 陶素坐在上位,平等地睥睨着座下的每一个人。 不知为何,陶乐枝总觉得,陶素看谁都带着一样高傲,唯独看向她时,眼神是不善的。 那是一种看待敌人的眼神,尖锐,阴狠。 可明明,是太后亲手将她安插至昔日的老情人肖蔼身边,她如今走的每一步,都是太后亲手安排的。 怎么现在,突然看不惯她了? “你们平身吧。” 陶素的语气淡淡,但陶乐枝能感觉到,她心中含着一口怒气。 一股莫名其妙的,针对着她的怒气。 这股怒火,在肖蔼躬身扶她起身时,爆发了出来。 陶素面露不虞,冷笑道:“将军对夫人还真是上心,哀家不过是让人跪了一会儿,将军就心疼了。” 肖蔼笑着回应:“说到底还是要感谢太后娘娘,是您给臣选的夫人甚合臣的心意,所以臣昨夜闹她闹得凶了些,这才导致夫人站不稳的。” 这话看似是解释,但实则字字都在拱火,甚至城门失火,还要殃及池鱼。 陶乐枝真想把肖蔼的九族拉过来,让他们看看这位为家族争过光的定北将军,是怎么随随便便就拿九族开玩笑的。 陶素被气乐了,微笑着吩咐宫人:“定北将军对哀家不敬,拖出去鞭笞三十。” 陶乐枝看着被拖走的肖蔼,心里乐开了花。 可面上还要保持担忧的模样,又喜又悲,这就导致她的表情很滑稽。 “别装了,”陶素幽幽开口,“你心里那点小九九,哀家能不知道?” 被发现后,陶乐枝再也快乐不了了,她跪地伏拜,恭敬道:“还请太后责罚。” 陶素冷哼一声,问道:“东西带过来了吗?” 陶乐枝从袖子里的帕子,双手捧着递给陶素身边的嬷嬷。 点点血痕如红梅,细密地开在帕子,红艳之上,还覆了一层薄薄的白雾。 那是初次时,肖蔼淋在她腿上的琼浆,她觉得恶心,偷偷用这帕子擦了。 陶素看着帕子出了神,良久,她嘱咐陶乐枝道:“此后你与将军行房后的第二日,都须派人,将垫在身下的帕子送进宫。” 若不是有落红,谁会在身下垫块帕子? 怎么?这是要她每次都流血? 当真是不把人的命当命。 但是陶乐枝太怂,一个“不”字也不敢说,只是低头应是。 也不知道陶素怎么能如此敏锐,一眼就看出她的不臣之心,挑了挑眉:“你这是对哀家的安排不满?” 陶乐枝极力否定,道:“臣妇知晓太后所为,皆是为臣妇着想,并无不满。” 陶素对她的回答不置可否,起身走至她身边,低声问:“用了哀家的男人,你可觉得享受?” 她装模作样地摸了摸陶乐枝的手,笑道:“你瞧瞧,手都凉成这样了。 “这样吧,哀家心善,见不得人受苦,就派人帮你暖暖身子吧。” 她脸上带着体贴的微笑,但说出的每一个字,都让陶乐枝感觉到心寒。 常年跟在陶素身边的老嬷嬷接收到信号,挥手唤来了几个老太监,吩咐道: “贵人体寒,你们几个,想法子替贵人暖身子,记住了,一定要让贵人,暖、起、来。” 这个“暖身”,绝非是正常意义上的那个。 至于是什么,那些猥琐之态的老太监出现时,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 陶乐枝有些害怕,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就被陶素堵了嘴: “陶乐枝,你要想清楚了,你是可以拒了哀家的好意,可这些好意始终是要送出去的。 “到时候就是不知道你娘她,受不受得住了。” 听到这番话,陶乐枝立马闭了嘴。 她的阿娘,自生下她后,吃了太多的苦。 好不容易,阿娘因为她的高嫁,过了几天真正舒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