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龙腾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7/10页)

   脚镣卡啦啦怪响,六名大汉押著中海和老人,提著包里,升阶直抵云石樨。

    一各大汉向中海的腿弯踹上一脚,喝道:“跪下!拜见山主。”

    中海已知死期将至,看情形,弄倒盘道箭的罪名十分严重哩!不然为了他一个小人物,山寨怎会劳师动众山主也亲自升堂?明知必死,死也要死得英雄些。他屹立如山,大汉不但没将他踹倒,自己反而站立不牢,跄踉退了两步。

    山主举手轻摇,说:“不必勉强他,让他站著好了。”

    说完,不再理会,自顾自翻阅案上的卷簿。片刻,他与左右两名中年人低声交谈,然后向右廊叫道:“西路总管童兄弟。”

    右廊中段的大环椅上,站起一个身材伟岸的大汉,说:“属下在。请山主赐示。”

    “西海的常例银今年加倍徵收,那些贼喇嘛在中原带回不少珍宝,想办法替他们消灾。”

    “是。属下巳全力调查他们的珍藏,春暖时便可动手。”

    “北路杜总管可在?”山主向左廊问。

    左廊站起一个花甲老人,朗声道:“属下刚在午前赶回。”

    3

    “由中原入甘的武林人,他们的动静如何?”

    杜总管不慌不忙地在袖中取出一具羊皮卷,念出一大串人名,其中赫然有白衣神君、鬼丐、金银双凤、枯骨魔僧等人,然后掩上卷,说:“这些人原是为了那本假剑诀,冒风雪远走鬼愁岭,先被枯骨魔僧所获,最后被小襄王率麒麟双豪所夺。那本假剑诀第一个发现的人,是鬼丐而不是枯骨贼秃。这些人已取道返回中原,这几天将有人经过本山,为免麻烦,属下认为有暂时撤除盘道箭的必要,咱们大峪山虽然不将天下群雄放在眼下,但也犯不著和他们缠夹不清。再说,来几个慕名拜山的同道,咱们又不能拒绝,他们会不会乘机摸底呢?

    很难说,最好不加理会,免得伤了和气。”

    山主不住点头,说:“很好,很好,大雪封山已有半月,弟兄们也可清闲些。”说完,又向左首的中年人笑道:“江贤弟,杜总管的话有道理,就这么办好了。只须派几个人到路上等候守成兄,请他与施姑娘至本山小驻便够了。”

    江贤弟点点头,笑道:“大哥是否要亲自前往相迎,施姑娘会不会讨厌我呢?那次我在砥柱山,不认识她是铨老的千金,狠斗了十余招,骂了她几句,她很不高兴呢。”

    “不会的,那丫头很懂事。”山主说。接著,他脸上泛起愁云,黯然地说:“假使玉儿不病入膏肓,叫他和云笙前往迎接,施姑娘会来的,唉!”

    “吉人天相;小弟想,玉侄不会短命的。”江贤弟也黯然地说,但掩不住睑上的愁云。

    山主放下心事,转向堂下说:“杜总管甚有见地、盘道箭立即撤除,各地警哨尽可能减少,让弟兄们多休息养精畜锐。”中海没留心山主口中所说的守成兄和施姑娘是谁,如果知道,也不至于提心吊胆了。

    守成兄,是指狂乞西门守成,施姑娘是指施素素。

    中海冷然屹立,无惧地向两旁留意细瞧,他在找机会脱身。

    3

    山主的神色相当和蔼,向下叫:“小伙子,你不必胡思乱想妄想逃走,你贵姓大名?”

    中海吃了一惊,他奇怪这位山主何以能看出他的心思,暗叫不妙,这位鬼山主精明得紧。

    “小可姓龙,名中海。”他大声答。

    押他的巡山管事袁荆州,将从他身上搜出的路引等物一一呈上。山主仔细地审视,剑眉渐锁,说道:“你是个刑满释归的流徒,按理,本山的弟兄不仅不敢留难你,甚至还照顾你出境。可是,你不但毁坏本山的盘道箭,更伤了”

    中海不等山主说完,急急分辩道:“小可不知那是贵山的盘道箭,更不是有意毁坏的。

    至于伤了贵山弟兄的事,小可也是不得己,贵属下说要剜小可的心肝下酒”

    山主不等他说完,大笑道:“哈哈!你真不懂事,那是咱们做强盗的场面话,你怎么认起真来了呢?”

    “可是,小可”

    “别说了,你大错已铸,无可挽回,犯了本山的大忌,你只好认命了。本山主爱莫能助,只好将你两人处死了。”

    中海倒抽了一口凉气,一咬牙:说:“小可一人做事一人当,与这位老伯无关,可否”

    3

    “他不是你的同伴么?”山主指著挟在两名大汉手中,奄奄一息的老人问。

    “不!那位老伯病危行将不保,小可并不认识他。”

    “你胡说!你背著他逃命,会不认识他?”

    巡山管事秉道:“秉山主,他两人确不是同路的。”

    “他姓甚名谁?”山主向中海问。

    “小可不知。”中海坦然地答。

    山主大奇,惑然问:“怪事,你连他姓甚名谁也弄不清,自顾尚且不暇,还背了他逃命,为甚么呢?我不信,你在本山主之前,哼!竟敢”

    中海大急,抢著说:“小可顶天立地,字宇皆真。这位老伯几乎倒毙风雪之中,小可将他救入崖xue,探出病情,答应替他医治,岂能只顾自己逃生?小可不愿连累他人,在就死之前,请山主给小可三天时辰,尚请俯允。”

    “为何要给你三天?”

    “这位老伯病入膏肓,只有两天救治的时光。而且,小可敢断言,贵地千里之内,决无名医可以替这位老伯起死回生。”

    3

    “怪事,那么你还要替他医治?”

    “小可久已不治这种重症,但这位老伯愿意信任小可,因此愿假三天时光,全力抢救他的生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倘请山主见允。”

    山主虎目生光,突然站起问:“你有把握?”

    “歧黄之术,深如瀚海,能审气色知脉理并非上乘,能从生中知死死中知生方算工夫。

    这位老伯目前的景况是生中知死,看去息存气在,事实已油尽灯枯死期将至。但小可能从死中知生,知道他尚可拯救,但但小可仅能尽力,只有三成把握。如果小可有金针有药材,希望可增两成。”

    “你会医道?”

    “三代家传,不甘菲薄。但小可十六岁受诬役边,只获真传十之一二。”

    这时,巡山管事巳将中海的包里打开检查,突然惊叫一声“拍”一声将骨匣盖失手掉落。

    “甚么东西?”山主问。

    “是是一匣碎骨,是人的碎骨。”巡山管事急答。

    3

    “你带人骨做甚么?”山主问。

    中海黯然,怅然道:“那是小可的难友,身死卫所,埋骨异乡三年,临死前恳托小可在刑满之后将他的骸鼻带回福建故乡。看来,只好劳驾贵山的弟兄,将他在贵地安葬了。”

    “你是湖广人,怎能将骨灰带到福建?”

    “为何不能?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小可怎可因路远而有所畏惧?”

    “他是你的甚么人7”“亳不相关。他姓吴,名济慈。他流配到所时,小可已服刑近五载了,他只活了半年。至于他的身世,我毫无所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