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三年三层 (第1/1页)
那一夜之後,青尾瓶像一尾伏在袖中的小鱼,安静得出奇。第八夜,叶纹忽明,瓶身浮金——那些笔画既不像山字也不像水字,却自成一派;金纹一收,瓶口竟任她轻轻一拧便开。她凑近看,只见里头滚着一粒绿露,不大过h豆,转一圈便把整个瓶腹映成nEnG绿。她嗅了嗅,只闻到一线清甜,像陈木匣底粘住的桂花糖,薄得几乎没有。 “就这?”她关上盖,收进x前鹿皮囊,那GU刚刚冲上来的兴奋又飞快落了下去。回屋补了一觉,第二天照例去药堂。 那阵子,顾青禾心里像走不动路。谱也练,针也学,可一到打坐,眼皮便沉。蕲老冷冷看了几日,终於把书一阖:“你要银子。”他把话说得很直,“每上一层,例银翻一番。” 话落下去,像把一块石丢进井里——咚的一声,水纹自己往外扩。顾青禾愣了半息,心口那条细线一下拉紧。她想起河湾村的屋檐、母亲缝的桑叶符、登门讨账的人;想起卢至说的“我们不稀罕”的玩笑,心里却知道——她稀罕。银子能换米、换药,能换一家人夜里睡得安稳。 自那天起,她把自己的日子切成四块: 清晨,进青砺室行四序。她把“冬藏”练到像呼x1一样不需要想——纳四、藏四、运四、归四,步子不急不躁,遇到心跳快了,就把步子再拆细。 午前,随蕲老出关行诊,学入脉三法:看步、按息、针前息。她的凉并不能断人筋骨,却能把乱喘一点点铺平;有一回,一名挑夫热疟反覆,她只在其膻中守了两柱香的“平”,蕲老才落针,热便退了大半。 午後,在书寮抄养年录与方记;字从丑到不那麽丑,手从抖到不再抖。 日暮,到百锻司边的场子看步,偶尔照着木桩偷偷走两式;回房前,再走一轮最短的“冬藏”,像把一盏灯罩回掌心。 卢至在灶间越混越熟,成了老竈头的“半边火”。他把“微沸”的四个拍,分成一二三四四段让小徒照声记。他常笑说:“锅会说话,你要听懂。”贺砧顶着瀑水,把玄犀经熬到了第三重,背上y得像两块生铁;也有失手的时候,夜里疼得睡不了,他就到蒿穗谷找顾青禾按“冬藏”,磨一磨那GU逆上来的躁。 蕲老说到做到。顾青禾推过第一层时,例银翻一番;一年半後,她把第二层也磨过,例银又翻了一番。她每月都把一半寄回河湾村,让人捎话给母亲:衣裳别拦着穿,冬天别省柴。她自己吃仍旧吃灶间的粗饭,卢至笑她抠,她笑而不答,把笑夹在白馍与稀粥中间嚼下去。 蕲老封谷的那段时日,神手谷几乎与外界隔了一层纸:来诊者在关外临时棚看,药材由外务送到谷口,谷内只留习业与修行。顾青禾的世界被压缩成两条路:石室—屋舍、屋舍—药堂。她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清:把每一步当成针尖落在x位上,按住,不乱。 青尾瓶便这样被她搁着了。鹿皮囊贴在x口,偶尔在夜里翻身时会感到一线凉,像有人隔很远向你点一点头。她没有再去撬锁——不急。不懂的东西,看满三天,不懂就再看三年。 四年转眼。顾青禾十四,个头拔高了一截,黑得好看,眼里的亮不再是小孩子那种乱跳的亮,而是一道稳亮。她把四序养息谱练到第三层,“夏息”不躁,“冬藏”不僵;“入脉”时掌心的凉像一张薄网,落下去不留痕,却能接住一口乱命。 那日傍晚,百锻司场边风大。卢至端着新熬的桂皮汤跑来,非要她嚐:“老竈头说我‘止’得稳,奖我半块糖。”他把糖掰成两半,y塞她一半。贺砧从远处走过来,肩上挑着两桶水,水不洒,他朝她抬了抬下巴,像在说:还活。 回到屋里,顾青禾把半块糖压在养年录的角上,随手把鹿皮囊放到案上。她坐下,照例行一轮最短的“冬藏”。这一轮收得分外顺,丹田里像有人悄悄开了一扇小窗,风穿过去,不冷,只清。 她收息,伸手去拿皮囊,指尖刚触到青尾瓶,忽觉一丝极轻的脉——不是她的,是瓶子的,嗒、嗒、嗒,隔着金属细得几乎听不见。 她低头一笑,没有急着开。把瓶又放回囊里,把囊再放回x前。 不急。她对自己说。三年看过了,还可以再看。等到哪一天需要它,不用它自己也会来。 灯火未央。她把呼x1分成四段,一段一段落下,像在一张很长的路图上画下一枚枚小点——可走,可回。明晨出关,还有三家要看,一碗粥要喝,一锅微沸要听。至於那一滴绿露,且让它在瓶腹里慢慢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