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健身房里的中年人有人发迹,有人落魄 (第1/2页)
健身馆里的中年人,经历大多相似,有人发迹,有人落魄,也有人在大起大落后重归平静 在浙江湖州的莲花庄T育馆,张立勋的健身馆已经营了18年。没有背景音乐,没有跑步机,也没有动感单车,只有简单原始的重器械,磨损的皮垫和斑驳的器械、像古董一样散落在房间和过道里。 健身馆最显眼的招牌,是二楼进门的大海报,上面是两名外国健身模特。海报下,张立勋就着凉了的小菜,慢悠悠地喝着h酒,桌上的手机不时响起,旁边有人提醒:“快抢,又有人发红包了。” 健身馆的微信群热闹不断,里面两百多人,很多是这里的铁杆健身客。 张立勋至今还留着李小龙的发型,2001年离开企业经营健身房至今已经18年 小城的健美青年 在经营健身馆之前,张立勋是化肥厂的维修工。从18岁进厂到38岁离职的20年,民间健身从遍地草莽走向专业,张立勋的李小龙发型也从那时定型至今。 电影中的功夫明星,曾经启蒙了国人习武健身的热情。在健身馆还没有出现的年代,一副拉簧或者两只用钢球焊接的哑铃,成为国人健身的标配。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湖州市第一家健身馆在市总工会诞生。健身馆大约30平方米,只有一副杠铃和几只哑铃,杠铃砸在泥地上,激起一阵土灰。尽管如此,健身馆还是x1引了众多喇叭K青年,为了抢得锻炼先机,健身房里经常会排起长队。 年轻人争强好胜,彼此间的服与不服,最终靠力量来证明,健身馆也因此成为b拼实力的擂台。时间一久,弱者渐渐退出,健身馆成了强者的俱乐部。而后出现的史泰龙、施瓦辛格,迅速为健身的朋友们树立了转型升级的目标,梦想拥有偶像一般的强壮肌r0U。 没有专业的健美教练,自学的知识来源于市面上的杂志和书籍,而健身需要的营养补给主要来自J蛋,为此,张立勋还多次受到妻子责备——因为J蛋是留给nV儿吃的。 1992年,张立勋和朋友们代表湖州总工会第一次参加省里的健美b赛,获得了团T总分第一名,所有队员都获了单项奖。此后几年,张立勋和朋友们多次代表湖城参赛并频频获奖。也是在最风光的那几年,还在企业上班的张立勋追到了现在的妻子。 凭借出sE的腕力,张立勋还获得过省里的掰腕b赛的冠军——腕力王健身馆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健美运动风靡了几年后渐渐冷却,一场b赛的奖金甚至买不起一瓶擦身的橄榄油。小城的业余健美青年纷纷各奔东西,企业改制、下海创业、下岗谋生,改革年代的诱惑和现实,让曾经的单纯青年,放下Ai好投奔生活。 76岁的汤根元是健身馆里年龄最大的会员,健硕的身材让他成为健身馆的网红 h加勤17岁就开始做泥水匠,20岁时就有一支十多人的建筑队。后来因为开石矿亏本。1993年,带着怀孕6个月的Ai人从老家到湖州投亲靠友,当时除了3万元债务和一个装衣物的编织袋外,几乎身无分文。从卖鱼到水产批发至今已经26年 每天最早的健身者 健身馆的顾客来自各行各业,有附近农贸市场的水产商贩、驾校司机、石矿的小老板,还有经营丝绸的商人、学校老师、企业会计…… 每天最早的一批锻炼者,是附近农贸市场的水产商贩们,因为批发生意集中在凌晨两点到6点。为抵御黑白颠倒的生活以及Sh冷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农贸市场的生意结束后,h加勤和朋友们都会来健身馆锻炼,为此,张立勋还特意给他们配了健身房的钥匙。 58岁的h加勤皮肤白皙,显得有些书生气。进健身房之前,他会先绕着T育馆走上几圈热热身,休息一会后开始锻炼。 h加勤17岁时就开始在乡下老家做泥水匠,因为JiNg明,3年后他就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并且有了一支十多人的建筑队。赚了钱之后,h加勤又在老家开起了石矿,没想到经营几年后亏本,最早富起来的他因此背负了3万元债务。 1993年,h加勤带着怀孕6个月的Ai人和儿子从老家跑到湖州投靠亲友。离家时,除了一只装着衣物的编织袋外,几乎身无分文。从刚开始在市场卖鱼,到眼下经营水产批发,h加勤在湖州落脚已经26年,生意虽然辛苦,但生活已逐渐稳定,当年出生的nV儿,如今已是一名教师。 廖时明今年57岁,但一直在坚持大强度的器械锻炼,15年的健身习惯,让他一直保持着健硕的身材。 廖时明1979年进入航运公司的造船厂工作,10年后离职。他不太愿意回顾自己的经历,觉得有点惭愧,当时像他这样主动离开单位的人并不多。 从造船厂转行到菜市场主要是因为经济压力,当时一个月只有二三百元的工资,让正准备结婚的廖时明决定博一回。 脱去衣服后,58岁的邵鹏显露出健身多年的成绩 从头开始的人生 今年58岁的邵鹏,离退休还有3年,是健身房里从业经历最丰富的人。 邵鹏最早是航运公司汽修厂的修理工,负责车辆底盘维修,工作12年从学徒成为大师傅。1996年,单位开始经营出租车业务,他用不到10万加上留职停薪,买了车和执照跑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