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季先生 (第2/3页)
姐,我要回去了,如果你害怕再遭到sao扰,我可以让车送你。” 夏聆的心狂跳起来,也对他笑:“那就麻烦季先生了。” 那天回到家,她望着盆里的衣服,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傻又很俗套的事情。 她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知道像他那样的人不会把衣服给陌生人打理,而且这种高定西装,对他来说是一次性物品。 那么在她脑子一热主动要求洗衣服的情况下,他给了她名片,还送她回去,这意味着什么,她隐隐看到了结果。 可他笑起来,真的很好看。 也真的很有地位,很有钱。 把西装快递到公司的几天后,夏聆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你想到我家来教琴?” “是的。我听说徐老师在给您meimei找家教。” 季崇晖笑叹:“原来是这样,我问问她具体要求。” 夏聆是酒会那天上午听说徐佑祥在给小女儿找音乐老师的,因为女儿压根不是学琴的料,但喜欢小提琴,她就打算找个普通老师,薪资很高,要求却不高:年轻女性、喜欢孩子、合眼缘、专业、有教学经验即可。 夏聆立刻动了应聘的念头,但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多如牛毛的竞争者会把她挤出门槛,所以就准备在校友会上用季崇晖来曲线救国——来敬酒的其他人必然谈的都是大事,投资合作之类的,那么她去问一件芝麻大小的事,比走正常渠道投简历的成功几率大。 只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她没当面说出来,却在干洗完的西装里留了张字条,获得了维持长期关系的机会。 季崇晖第二次用私人手机联系她是在半个月后,特地告诉她母亲在面试中定的曲目是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可以视奏。 夏聆从这通电话开始,就产生了一种他很重视她的错觉。 徐佑祥忙于各种音乐会和教学,好不容易挤出时间面试。地点就安排在琴房楼的演奏厅,她没有大师的架子,亲自给候选人当钢伴,弹完了再问姑娘们一些问题。 夏聆是最后一个候选人,前面有十个女孩,都是各家教中心的金牌教师,其中还有刚毕业的大学辅导员,这些都是被徐佑祥认可为“合眼缘”的人。 第十个女孩拉完琴,为了表现自己喜欢孩子,兴冲冲举了一堆例子。徐佑祥听累了,等女孩离开演奏厅,她揉揉太阳xue,坐在观众席上随口道: “换一首吧。” 夏聆练了十几天的《流浪者之歌》瞬间毫无用处。 前面候选人的水平不比她差,临时都能拉得这么顺溜,她如果换了曲子,真够呛了。 徐佑祥要让她拉什么?不会是特别难的吧? 都走到这一步了,难道天要亡她? 夏聆的心脏咚咚跳起来,用尽全力祈祷:不要帕格尼尼,不要帕格尼尼,不要帕格尼尼…… “你擅长什么就拉什么吧,曲子别太长就行,我最多再待五分钟。” 夏聆茫然地翻了翻谱架上的书,一水的帕格尼尼。 她在那儿站了足有一分钟,硬是想不起自己最擅长拉什么,门德尔松?维瓦尔第?可她的技巧没有惊艷的地方……拉《绿袖子》?那个太简单了吧?可简单的曲子是她最受好评的…… 徐佑祥拍拍手,催促:“小姑娘,想好了吗?” 夏聆的脑子快爆炸了,黑白的五线谱在里头轮番上阵、你争我赶,冷汗都出来了。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钢琴声隔墙透过来。 夏聆精神一振,突然就不慌了。 《辛德勒的名单》,她以前在广场上最常拉的曲子之一。因为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很多,大家能品出其中的韵味,愿意掏钱。 隔壁是个很少有人用的旧房间,又小又脏,里面的钢琴音也不准了。正是午休时段,谁会在里面弹琴? 她朝徐佑祥鞠躬,弓落在弦上。 琴声忧伤地扬起来,钢琴的伴奏渐渐低了下去。她全副注意力都在乐曲上,情感带着手臂挥动,描摹犹太人几千年来深重的苦难。 她记得室友曾跟她开玩笑:“你拉这首曲子真有几分电影配乐的神韵,是不是感同身受?” 夏聆没有犹太人那么惨,却是全班最穷苦的学生,她觉得这话有点道理,每当她拉起忧伤的曲子,都能诠释得比别人好些。 低徊的钢琴声把她带入了曲子里,她沉浸于电影的画面,又想到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想起她早逝的母亲,想起夜深人静之时在琴房地板上醒来时深深的孤独感…… 高音几乎是毫无破绽地冲了上去,小提琴在呐喊哭泣。 末了,徐佑祥站起来,拉着她的手感叹:“我前天刚从德国交流回来,你的琴声让我回到了犹太人纪念碑下。这曲子我经常听,李传韵的版本却很少有学生敢拉,他太炫技了,普通人很难兼顾感情和技巧。你是什么时候毕业的?现在在做什么?” 夏聆来不及回答,说了声抱歉,推开演奏厅的门,冲向隔壁的小房间…… 门开着,钢琴的罩布被掀起来,而弹琴的人已经不见了。 徐佑祥惊讶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你和钢伴认识?” 夏聆为自己刚才冲动的举止感到惭愧,苦笑:“不认识,可我上学的时候听过他弹琴,我知道刚才就是他……我猜他留校当老师了。如果不是有伴奏,我一时半会儿真想不起来要拉这首,如果有机会见到他,一定得好好谢谢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