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番外赴约如期(4) (第2/2页)
都认识?” “很有师德嘛,b在剑桥那会儿正经多了。” 当初剑桥校工在这名大诗人的屋里发现了BiyUnTao,引得校方震怒,认为他品行不端,因此取消了他的教席,他才不得不赴亚洲任教。 燕卜荪当然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满不在乎地道:“不就是几个BiyUnTao吗?你看着吧,最多再过五十年,这玩意就会在全球推广使用。” 两个校友说了些学生时代的趣事,又谈到未来,男人x有成竹地说:“我的生物研究有新进展,很快就要破解一个百年难题了,就是还需要在云南住一段日子。” 燕卜荪虽然不懂他在研究什么,但还是衷心地与他碰杯:“恭喜,祝你早日发表论文。” 一时间,店里的伙计将两碗米线端了上来,还有几碟生r0U菜。 只见那白瓷大碗中盛得满满当当,上面盖着一层h澄澄的油汤,却闻不到味儿。男人刚要下筷子,见老朋友兴致B0B0地瞧着自己,颇有些看笑话的意思,悄悄扫了眼左右餐桌,便知当地人都是先夹了r0U片,在汤里一滚,再拌着米线搅一搅,吹上几大口凉气,才唏哩呼噜地嗦进嘴里。 他照葫芦画瓢,夹起薄透如纸的鱼片放入汤中,鱼r0U顷刻间由粉变白,配着一把鲜绿的韭菜,煞是鲜亮好看。挑起数根洁白软滑的米线,鱼r0U的鲜香、韭菜的辛香、大米的醇香和一GU难以形容的荤油香气突然爆裂开来,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之时,那鱼片已经全熟了,鲜甜弹牙,入口即化。 燕卜荪看他吃得极香,喝着啤酒,善意提醒:“这油可是J熬的哦。” “……” 男人沉默片刻,下定决心:“再来一碗。” 燕卜荪大笑:“你不是不吃家禽吗?这就叫做‘入乡随俗’。哎,要不要请我给你取个中国名字?你想在这个地方住久,就要有汉语名,不然当地人记不住你叫什么。” “我才不用别的名字,我就喜欢别人叫我丘吉尔爵士。”男人傲慢地说。 底下忽然起了喧闹之声,原来是一队学生扛着器材走进大堂,布置一楼的台面。这家饭馆历史悠久,在凤翥街很上档次,以前是有戏班来唱的,因近年战乱频繁,台子也就荒废了,倒可以当成学生们演话剧的场所。 一个学生抱着钱箱,说了几句话,大意是为国民陆军筹款,请观众们多发善心。 两个英国人在楼上一边吃米线,一边津津有味地观赏起来。这话剧套了个莎翁剧的名字,叫做《无事生非》,也是讲两对情侣,不过情节人物都改在了现代中国。一对情侣是音乐世家,情投意合,另一对是武术世家,总是吵嘴,最后战争爆发,两对情侣都选择报国,在战场上找到了共同的人生信仰,最后喜结连理。 在他俩看来,故事情节有些简单了,表演也中规中矩,但出演音乐家的两人都秀了一手乐器功底,引得叫好连连。 “那个男孩手上的传统乐器真是神了,b小提琴还忧郁。”燕卜荪评价,“叫二什么来着……二胡!” 过桥米线吃得浑身冒汗,男人解开一粒西装的扣子,倚着二楼的栏杆,望着楼下缓缓道: “我更喜欢那个nV孩拉的小提琴,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的第三段,她不仅拉出了凄凉悲伤,更有一种庄重的气势,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起了……” 想起了自己在印度目睹的那场战争。英军把涂了猪牛油的子弹发给印度士兵,最终引发了一场失败的反殖民起义。 德里的老城中,他默默盘旋于废墟之上,看那些手无寸铁的印度人冲向英军的枪林弹雨,他们呼唤着神灵的名字,不知道什么是Si亡的恐惧。 当年被卷入那场民族战争的人,大多都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已经是八十年以前的事情了。 “想起了什么?”燕卜荪好奇地问。 男人咳了一声:“想起历史上我们大英帝国和西班牙的海战。她的演奏是有决心的,一种战争的决心,既不过于悲伤,也不过于激愤。” “你是想说‘哀而不伤’这个词吧!” “正是。” 燕卜荪灌了几口啤酒,突然拍桌笑道:“我想到一个中国名字,非常适合你。” “哪一个?” “你就叫‘子期’吧。” “这名字怎么好了?”男人不太了解中国的姓名文化。 “中国有一个音乐家,叫做‘伯牙’,他的朋友‘子期’每次都能JiNg确地辨认出他所弹曲子的情感。” “他们住在哪儿?” “很遗憾,他们两千年前就Si了。” 男人抱怨:“这名字读音有些怪。” 他踌躇一阵,又问:“我的姓氏Churchill是不是和‘程’这个字的发音有点像?要么我就姓程好了,这个汉字挺美观。” 燕卜荪皱了皱眉,看向下头那个表演完、正在香喷喷吃焖J米线的姑娘,有同学叫了她一声: “程德赛!外面有警察找你!” 那姑娘擦擦嘴,两只水汪汪的黑眼睛眨巴着,露出一副诧异的神情。 燕卜荪收回视线,露出一个了然的笑容。 “亲Ai的老朋友,跟我说说,你毕业后这些年谈对象了吗?” 男人板起脸道:“这是我的yingsi。谢谢你的款待,我现在得走了。” —————————— 吃饭不易,鸦鸦叹气 除了男nV主,文中出现所有全名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