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1/1页)
赤蛟疆土广袤,仙与人的传说在这片土地上久久流传,可以说赤蛟流淌着仙与人的气息,从诞生至如今都如此。 赤蛟现今是大鄢的时代,朝堂稳定,人世安乐。 而几百年前的这片广土却是神魔交战,尚无稳定政权,也无派系明确的宗门,后三大道人渡劫飞升,便是后世悉知的步月仙君、踏雪仙君、折梅仙君。 他们飞升前用灵力封印魔族于南荒边陲的无人之地,后以灵石筑下三座灵峰,即磐英峰、青冥峰、渌水峰,各自的弟子分别在三座山峰上传承三位仙君之功谱,创立赤阳门、天罡门、摇光宗,三大宗门是江湖中的主要正道门派,百年来携手谨守使命、看守结界,护世间平安。 除这三大宗门外,江湖中还有一些小门小派,实力虽不如百年名门,但也不容小觑。 赤阳门、天罡门、摇光宗分别筑派于赤蛟的北、西、东三方,赤蛟京城便由这三方环抱,位于其中,朝廷与仙门合力守护赤县神州的安定。 赤阳门在三大宗门发展最为昌盛,以剑为长,不过近些年来却被用刀的天罡逐渐夺了势头,除了出了谢岿山这个练武奇才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赤阳自身的分崩离析。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几十年前赤蛟的江湖武林说起。 可谓一代江湖有一代英雄,在那时,江湖中最夺人眼目的天才无疑是赤阳门的三弟子——杜衡,人如其名,温润如玉,但更值一提的是他在“剑”上的天资,堪称极其卓越,年纪轻轻就有很高的造诣。 明明才二十来岁的年纪,就独创第一代大明剑法,此剑法虽称不上天下独绝,但却因刀剑相融的独特,被载入江湖的史册。 大明剑法保留剑之灵活如风的长处,融入刀家的刚劲磐烈,有如纯阳之气注入剑中,剑力威震天下,令无数练剑者心生向往,但习此剑法的人,需自身为正人君子坦荡荡,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才能以刚直阳正的心境驾驭手中的剑,否则要么极难突破提升,要么被反噬,而试问,天下又有几人敢称自己为真正的君子? 因此几十年来,也只有寥寥两人真正掌握了大明剑法。 那些年里,杜衡风光无限,在宗门里师长器重,同门敬仰,纵观江湖的众人,也无不钦慕着他。 可谓少年郎正当风华正茂。 杜衡却从不过问这些,他不管旁人的艳羡妒恨,一心修君子之道。 他时常下山历练,去过赤蛟最荒凉的与最繁华的地方,见过世间的愁苦与幸福,但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动摇他心中的道。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谋道不谋食。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在别的小孩疯玩的年纪,杜衡就埋头于经书,接受自家师伯每几日一次的“论道”。 但他却欣然于此,全然不觉枯燥无味。 师伯桑玉山时常对着杜衡那双全神贯注的眼神,认真思考时稍偏的小脑袋,欣慰地捋着花白胡须,暗道可塑之材也,可塑之材也。 杜衡喜欢桑玉山和自己讲这些,他希望自己成为像桑玉山那样的人,懂得那么多道理,好像有最凛然的正气,能抵抗世间一切jianian邪,有最磊落的心态,去释怀世人斤斤计较的东西。 或许还有许多许多原因,但那时小小的他自己也讲不出来,只知道一心跟着桑玉山求学。 直至有一天,桑玉山来时忽然没再拿着书来,徐徐道:“阿衡,我要教给你的东西,如今已全都教于你,你既入我赤阳门,就定要习武,不可能一辈子都跟着我习这些大道理。” “师伯你是要离开阿衡了吗?”杜衡刚到少年郎的年纪,都还没成人,面对桑玉山这些话,下意识觉得师伯要离开自己,不由得慌张起来。 “我教给你这些,不是要你空论道,而是以你一生去践行,于习武中,于交友中,于所有事情中。空论道,和未习道相差无二。。” 杜衡低垂眼眸沉思了会:“阿衡谨记师伯的话。师伯你离开阿衡后,会去哪里?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 桑玉山却只是一捋白胡子,笑道:“去哪里?天下这么大,总有想去的地方。该相遇的那天,总会见面的。往后,你就随听林好好习武吧。” 面对桑玉山的离开,杜衡很难过,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和桑玉山待在了一起,这个胡须苍白的人,把自己从闹灾荒的村子里救出来,会在他生病时悉心照料自己,会在他做噩梦时抚摸他的头轻声安慰...... 这么多年过去,桑玉山早已如同自己的亲人。 杜衡含泪看着桑玉山离开,或许,这是桑玉山教给自己的最后一课,聚散无常,释怀别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