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继位选妃 (第4/4页)
透眼前这位权柄在握的丞相究竟是什么态度,董允却不知他心中所想,声音平平地道:“下官等欲谏陛下宫闱之事。” 诸葛亮淡淡的:“陛下年少,初登大宝,此事确是要休昭匡扶,”他重新拿起了笔:“明日你便拟个奏章上去罢。” 董允却并不告退,又行了一礼:“若是如此,下官不敢叨扰丞相。” 诸葛亮向来是这样,他能一边看着文书一边听着诸曹的禀报一边吩咐着马谡蒋琬去做些什么,井井有条一丝不乱。此时自然也是如此,笔下如龙蛇一般阅着国中大小事务,简洁地道:“讲。” 费祎正待拦着,却硬生生拦他不住,董允直白地扔了块砖头——这砖头直接把玉给砸碎了:“陛下在后宫常与宦官厮混,是否有宠幸之实,下官尚且不知。” 诸葛亮笔下一歪,相府的气氛陡然一滞般冷肃起来,费董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丞相——这决然不是最后一次。于是他二人恍然意识到,诸葛亮不仅仅是丞相,他曾带兵平定郡县,未来他的羽扇也必定会挥向北方,温和端方的丞相,冷峻决绝的将军。面色上瞧不出几分颜色,但声音却冷得夹了冰碴一般:“给他选妃。”他如是说到。 董允正欲说话,一旁的费祎松了一口气一般,接过了话头:“此事是否需要禀报太后?请丞相示下。” 诸葛亮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冷淡地指了指笔墨:“休昭在此处拟成就好。”他停了片刻,才道:“此事不必让太后知道。” 亲小人,远贤臣。 1 他曾反复像小皇帝如是说到,如今竟是全部都忘了。 刘禅甫一听到董允竟谏他大封六宫时,本是没几分在意的,只是当太后也来说他理应早立皇后之时,他才恍然发现,这宫内宫外早已统一的口径,逼着他这皇帝娶妻生子。能有这本事的何须多想,若非他的好相父,又有几个人敢行此事。 刘禅出离地愤怒了,这怒火里夹了些伤心,朕待你如何掏心掏肺,也比不得先帝鱼水之恩,甚至还示意百官谏朕早立皇后,分定嫔妃。少年天子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群臣,可惜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个人把他当皇帝的!他的目光游弋过蒋琬——这人深得丞相喜爱,被赞泰山崩于前而不倒,董允——这人最是讨厌,恁得事多,费祎——这人虽好些,但是话里话外护着董休昭……看了一圈,小皇帝的眼神又回到了丞相身上。他真好看,年轻的天子方才想到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就记起了丞相钧令命百官劝谏皇帝立后——或者根本用不上钧令,丞相只需要一个暗示,自然有人能体察他的意思。 刘禅死死盯着诸葛亮,向来温和如水的杏眸里孕育着滔天怒火。他倔强地想着,既然是诸葛亮让他娶,他娶便是了,左不过是哄丞相高兴罢了。这样想着,眼眶却红了大半,匆匆下了朝,直奔后宫而去。 诸葛亮自然无法对那眼神视若无睹,心中似是有了几分触动一般——或许自己应该让太后去说小皇帝,而不是直接示意百官劝谏。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天子既能做出亲近宦官,……yin辱朝臣的荒唐之举,示意百官劝谏又有何不妥。他这样想着,只是那孩子少不得又要发一顿火了。 丞相亲自为皇帝选了皇后,皇后姓张,年长天子两岁,乃桓侯之女,秀外慧中,与其父大为不同,实是有大家闺秀之风,若为中宫,也可称之无可挑剔——不包括天子。年轻的皇帝正处于滔天怒火当中,他摔了身边所有能摔的东西,喘着粗气,红着眼睛蹲在了地上:“你,过来!” 一个小黄门应声而至,只听见天子低吼道:“满朝文武都听他的,连太后都听他的,朕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须臾着低吼里又带了低泣:“他急着给朕选妃,无非是想摆脱朕罢了。既然如此,朕干脆遂了他所愿,禅让了这皇位,披发入山不问世事了才好!” 小黄门越听越心惊,最后直接被唬得汗流如浆,颤声道:“陛下可不能有这般心思,丞相……丞相……或许并无威逼陛下之意。” 刘禅死死含住了眼泪,只恨声道:“若非是他首肯,这满朝文武何以统一了口径要朕封后立妃!朕……谁来劝谏都可以,唯独不能是他!” 1 小黄门只能顺着皇帝说:“是了,丞相是逾矩了,可是丞相……”他缩了缩脖子,低声道:“丞相权倾朝野……请陛下忍一时之辱,待到日后……”他就赌这一把,宦官想到。他侍奉在天子身边的机会太少太少,若不能趁此良机博得天子圣心,他何年何月才能出头。不妨借着小皇帝被丞相的权力若激怒之时……将手中赌注压在皇帝身上,若是此事成了,自己必将…… 谁知那小皇帝听到此话并无半分激动,转而阴了脸,寒声道:“日后如何?” 小黄门谨慎地看了周边一眼,比了个切掉脖子的手势,轻声道:“日后清算便是。” 小皇帝沉默了一瞬,压抑的气氛逼得小黄门低下了头,只听见皇帝突然笑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到最后几乎是震耳欲聋。年轻的天子咬着牙,柔声道:“你是新来的罢?” 小黄门差点以为自己说错了话,见天子并未生气,方才彻底松了一口气,正欲说话,天子转而捏起他的下巴,仔细端详着。 想到宫内流传的天子颇为亲近宦官之言,这黄门的飞黄腾达之心早已按耐不住,放肆地抬起了眼眸,眼波流转之间却瞧见小皇帝的眼里并无半分赞同,而是滔天的怒火和不符合年龄的阴狠。小黄门不由慌了神,他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可是到底是哪句话说错了!莫非皇帝根本就不想…… “清算相父?”天子缓声问道:“你好大的志气,好大的谋略。”捏在他下巴上的手慢慢收紧,直箍得那宦官疼得说不上话来,刘禅轻笑了一声:“来人,将他拖出去——杖毙。”他松开了手,随意指了指那小黄门:“找个干净地方,在董休昭来之前结果他,明白吗?”侍卫低声称了一句是,走上前将吓得瘫软在地上的宦官拖了出去。刘禅愣了半晌,坐在榻上,慢慢捂紧了脸,带了点低低的泣音:“为什么……” 近来朝中颇有几分暗流涌动的态势,即将娶妻成家的天子没有半分收回大权的意思——当然,若是丞相不给,这便是后话了。小皇帝懒懒散散地靠在龙椅上,听着臣工的进言,一双乌黑的眼睛却一直一瞬不瞬盯着丞相。他站在哪里,哪里就安静了一般,刘禅想着,朕永不疑你,你……莫要想着离开我。 婚期很快便敲定了,年轻的皇帝沉默了一般,又仿佛即将成家的并不是自己,竟将一切事务一应俱全交给了太后,自己突然爱上了读书一般每日捧着一本韩非子默记——这书自然是丞相大人从前给抄的,若是按着百姓对丞相的喜爱及丞相的书法造诣,小皇帝这一套那人亲手抄下的法家经典,可是价值不菲,颇有几分众人争抢收藏之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