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桥影与门内的声音 (第1/1页)
早晨一出门,河面像一块被夜凉拉紧的锡箔,新桥的影子笔直压在水上。工匠们试挂第二段横梁,槌声隔水打回来,不急、却重。蜂箱边的嗡声跟着起伏,好像被外头的拍子牵着衣角。 「今天不是风,是震。」卢岚把掌心贴在箱侧,按一个慢而等距的节奏:「咚——咚——咚——」 嗡声先散再聚,像有人在嘈杂集市里举起一面旗。 「箱脚垫Sh布砂。」他补一句,「四角都塞,等工匠停槌再cH0U掉。」 瑟莲把灶边旧麻袋浸水、拧乾、塞入四角。她一面塞,一面把伊澜背在身後。孩子醒着,牙痒,两指捏着围裙带子磨来磨去。 「下午给他做个梨木环,蜜蜡封一层,让他有东西可咬。」玛塔说。 第二箱嗡声稳了,第三箱却闷得发闷。瑟莲侧耳:「水气回笼。」 「闷要留路。」卢岚拾了两段细苇,撑出「一指再少一半」的缝。声音从Sh布下透出来,像闷了一夜的人终於换了口气。 院门外有人脚跟踩霜的声音。两名河巡队停在门槛,队长笑得标准:「例行登记。几口?从哪来?」 卢岚没答,先把凳子往他们身後一搁:「坐,看蜂。先做事。」 队长迟疑一瞬,居然坐了。瑟莲端着脾,心跳顺回节奏。她记得:让对方坐下,是把话从空中放到地上。 副队年轻,伸手想掀箱,被玛塔「叩」地敲了一下指背:「蜂认味。你手上是河味。」 队长笑:「会。我们只是路过。」他抬眼瞥见第三箱撑着苇梢,「闷?」 「昨夜温差大。」卢岚淡淡回,「先呼一口,再走。」 河巡走後,院子只剩震与蜂的声音。伊澜在背上扭了一下,发出一声短短的哼。瑟莲手心落回箱侧,跟着拍三下——给蜂节拍,也给自己节拍。 午前去东头李家看昨天的箱。狗绳已换短,门口甜水盆倒扣着。李家男人在门槛上拱手,指节抖得还没停。「我……学会了先把危险挪开。」 瑟莲点头,蹲下对小nV说:「要哭先进屋。」 孩子把眼泪吞回去,「嗯」了一声。笨拙但稳当。 回程路过桥脚,工匠歇手开饭。铁件在冬yAn下刺亮。瑟莲只抬眼看一瞬就收,让视线落回鞋尖与河岸之间那指宽的泥。「不让亮把脑子照乱。」她在心里念一遍,把这句缝进记忆。 午後,卢岚在门槛削梨木环。木屑一圈圈落下,像慢慢下的雪。「封蜡前先磨滑,不然起刺。」 瑟莲把木环在温热蜜蜡里滚一圈,吹到不烫,再递给伊澜。孩子先用舌尖探,再咬上去——眉皱着、身T却松开一寸。痛有东西去对付,人才会松。 青嫂提着小篮来,手里晃一只小秤:「秤还你们,盐多一指。」 玛塔接过:「下回还到你家盆子里。」 青嫂瞥见木环,笑:「清。羊骨虽y,味道重。这个好。」她转身要走,又回头:「你家小的咳,蜜蒸梨心,蒸到筷子好cHa——别太烂。」 「青嫂,多久算好?」 「半盏茶再加五口数。」她抬下巴,「没有沙漏,就用嘴。」 傍晚前,桥面上第一车铁过梁,「咚」两声厚重的落音。震顺着河背到院里,蜂箱微微晃。瑟莲掌心贴木,按早上的拍子。嗡声靠过来,从散到齐。 这时灶边出了个岔:达黎提蜡时碰翻了小锅,热蜡泼在台面,溅了他手背。 「先停,再谈。」玛塔一把把他手按到冷水里,「先冷却,再说怎麽弄。」 瑟莲快速过来收拾灶面,把蜡推回盆里、撒上面粉x1,嘴里稳稳数:「一、二、三……到三十。」 达黎的呼x1乱到整不齐,等数完两轮,人缓过来了,才苦笑:「我急得像失王。」 卢岚笑骂:「慢混味,听过没?」 小小意外平过,屋内的节奏没散。每个人回到手里的活——有人磨环,有人收蜡,有人把盐封罐口。一屋子的手让屋子安静。 夜里,蜜梨香把屋子薰成一层温。伊澜嚐两口,睡沉。瑟莲去门框刻痕——两道之间又多了一丝细到要靠指腹去m0的距离。她把那一丝m0了三遍,像在认一条很窄的河。 桌上曙纹摊开。今晚她先不急着缝,先把要记的变成办法: —震要给节拍:掌心按木,三拍一循;箱脚垫Sh布砂。 —闷要留路:苇梢撑缝,「一指再少一半」。 —先把危险挪开:门口不放甜水;狗绳换短;哭先进屋。 —痛要给可咬:梨木环+蜜蜡封;看着,不仰头。 —不让亮把脑子照乱:只看一眼就收回,眼睛回到脚下。 —失王听徘徊,合箱用薄纸刺孔,「慢混味」。 —借物还多一点:盐多一指;「下回还到你家盆子里」。 —先停,再谈:灶边失手先冷却,再说理。 她挑细白线,把「节拍」缝成三个等距小点,旁边以淡褐标出四角Sh布砂;用一截极细纸条夹在布层中,边缘刺几个针孔,当「合箱」的记号;用一笔极淡的银伸进布边一指又断,提醒自己光只看到这里。 「先停,再谈」她缝在内层,像规矩:不给人看,但手能m0到。 最後照例在围裙内衬打提醒的小结,今夜加三句: —震时给节拍; —闷时留路; —乱时先停。 她收针时,桥面远远传来一截金属拖长的响,像刀在鞘里慢慢挪到最後一寸。达黎往窗外看:「今晚还在试车。」 「远的声音会更近。」玛塔说,「近,不全是坏事。近,才知道要准备什麽。」 瑟莲坐回篮边,掌心覆在毯角,让自己的呼x1再一次对齐伊澜。她把今天给蜂的三拍借给自己,x口一起一落,像跟着看不见的指挥。 她在心里列——明天要学的事: —试几种更薄的纸,看哪种好咬不乱; —问青嫂蒸梨的火候,半盏茶外的「五口数」怎麽掌; —去桥脚看哪个时辰震最重,把箱脚垫物做成固定包; —用门框刻痕当尺,七日一量,不靠眼睛。 念完,她觉得今天像重新织紧的一张网,网眼不紧不松,刚好托住明天。她吹熄烛,屋子只剩木头慢慢冷却的细响、蜂群极轻的嗡、与孩子均匀的呼x1。 「晚安。」她说。 外头桥声终於停下,像有人把一城的脚步先暂时放回鞋里。屋内的节拍还在——咚,咚,咚——不急、却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