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符宿诔 (第1/2页)
翌日,符宿战死雁门发丧于洛邑的消息传到关中,安乐侯李衍诔之。 建元二十三年,岁次癸卯,己未月,甲戌日,皇侄李衍以清酌庶羞祭亡舅辅国大将军符宿之灵,呜呼!将军国之重器,北却匈奴二十载,安吾中原社稷,恩吾中原百姓,然谢氏贼子勾结匈奴,开城揖盗,雄关雁门,轰然崩塌。 谢氏包藏jianian心,据重冀州,阴与虏结,背陷袍泽,挫骨扬灰不足慰镇北将士白骨亡魂,碎首分身难赎其卖国求荣之罪! 大漠尘沙卷万里,孤城落日斗兵稀,相看白刃血纷舞,死节从来岂顾勋!二十万镇北将士千古! 愿得此身长报国,一剑撼震雁门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将军以忠报君,以义全身,生而为英,死而为灵,着在简册,昭如玄晖! 忆汝曩生之昔,管弦音律无不精妙,笔墨丹青令人叹服,醉舞楼台风流无畴,吾见汝,如仰视山巅,白光耀日,不可逼视。 犹记汝手教吾敲针作钩,搓麻成罟,端丽扑蝶在侧,吾垂钓溪蓬,汝眠不系之舟,雀噪荷夏斜阳。 或以花草为林,虫蚁为兽,抔土为丘,尺洼为壑,神游其中,观草木世界,察螟蛉春秋,识小大之限,嗟若梦浮生。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旧游无处不堪寻,然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游!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纵使吾笔墨耗尽,泪水流干,亦不过是纸上悲凉而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哀冀州遗黎,心向河南,身在河北! 吾虽鄙薄,不及汝之万一,但亦将血汗寄山河,去洒北山一抔土,汝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吾携尔英灵,及兹同还! 不觉临风又泣,念汝之不可复见,伤心欲绝,呜呼哀哉!尚飨。 李九归在关中将军府内找了几圈,没见到段小川,却在段小川书房的案子上发现了李衍给符宿写的诔辞。 李九归拿着诔辞沉默半响后招来了府中的管家,“将军去哪儿?” “将军离府时没有留话,小的也不知。”管家道,顿了顿,见李九归面露不怿之色,又道,“将军平日若是需要离开太久,都会留话,以防有紧急军务需要找他,今日将军没有留话,应该日落前会回来。” “将军什么时候出去的?” 管家想了想,道,“将军午后拿到这份诔辞后在书房独自静坐了一个时辰有余,应是申时出去的。” 李九归看了眼天色,距离日落还有一个时辰,也不算太久,他是刚得到符宿战死的消息后就过来找段小川了,想和段小川一起用晚饭,然后谈谈符宿战死的事情。 “去备餐吧,今日我要在将军府留宿。”李九归摆手让管家退下。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西山吞没了最后一丝余晖,四周消无声息,桌上的饭食早已没了热气,李九归双手搭在膝盖上方,静坐在餐桌上位,眸色沉沉。 下人安静地点燃了膳堂的火烛后迅速地退了出去,不敢稍有停留。 “殿下,这些冷掉的饭食小的先撤下,重新上菜你先吃,将军或许有事耽搁在路上了。”管家在一旁小心道。 李九归紧了紧后牙槽,道,“不用,就这样凑合吃吧。”说罢拿起了筷箸。 李九归挑挑拣拣地夹了几口,就放下碗筷示意撤桌,“出去找人的还没回来?” 管家原本打算等李九归吃完饭就想法带人直接去休息,等到明早符宿回来,自然一切都好解释。 但李九归问了,他又不敢撒谎,段小川曾亲自叮嘱过,在李九归面前,将军府没有秘密,可是因为夜宿娼家不还而怠慢太子,也确实难以企口。 “回了。”管家低头迟疑道,“城门守卫说将军没有出城。” “没有出城?”李九归斜睨向管家,“平日将军出门常去哪里?” 管家犹犹豫豫地说了一个地名,是关中有名的烟花巷聚。 李九归神色复杂的沉默了片刻,起身淡淡道,“带路吧。” “要不去把秦将军找来一起,那地九流混杂不安全。” 李九归似笑非笑地看着管家,直看得管家冷汗涔涔才淡淡后道,“不用,有大将军在,谁敢放肆。” 李九归原本以为看见的会是一处娇莺语燕轻歌曼舞,浪蝶狂蜂偎红倚翠的攘攘朱楼,眼前却是一方寂阒无声的竹门小户。 “你叫什么名字?”李九归手里拿着一只小小的酒杯,漫不经心地把玩着。 “奴家叫珍姬。”珍姬跪在地上,额头轻触地面道。 “筝?哪个筝?”李九归看了眼旁边长几上放着的二十一弦古筝。 “起初是古筝的筝,后来改成了珍重的珍。” 筝以靡靡之音悦人,琴多曲高和寡悦己,李九归挑了挑眉,“段将军和你说了什么?” “他说那日不该驻军留在偏头关,否则符宿大将军也不至于身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